这次的女篮亚洲杯,让我心情五味杂陈。虽然中国女篮最终获得了铜牌,但与预期的冠军相比,这份奖牌似乎承载了更多的无奈和遗憾。尤其是输给日本的那场比赛,完全出乎了大家的预料。
作为东道主,全队上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压力,承受着人们的期望。然而,在主场却输掉了原本有希望拿下的比赛,赛后选手们眼含热泪的场面令人感到十分扎心。许多人对主教练宫鲁鸣进行了指责,认为他的战术和用人方案存在问题,要求他立即“下课”。
那么,宫鲁鸣是否真的冤枉呢?这次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比赛过程来看,双塔阵容似乎成为了“短板”。宫鲁鸣所采用的韩旭和张子宇的“双塔”组合,听起来颇具策略,一个经验丰富,一个被誉为“未来之星”,理论上内线防守应该很稳。
然而,比赛的实际情况却是,这两位球员的磨合时间不足,打法存在重叠。更重要的是,面对像日本这样的外线强大的对手时,他们的短板——反应慢和移动慢被放大了。尤其是张子宇,虽然天赋异禀,但因年纪尚轻,防守经验不足,导致被对手围攻。
日本队在这场比赛中明显没有将重点放在我们的内线,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外线。他们通过连续的转移球和快速出手打乱了我们队的节奏。整场比赛中,日本队投了34次三分球,命中了16个,命中率惊人。反观中国女篮,三分球投篮次数远低于对手,且命中率不高,这让我们在得分上处于劣势。更重要的是,我们失去了对比赛节奏的把控。
比赛中场休息时,我们并没有做出有效的调整。大家都期待教练能够换阵型或调整战术,但宫鲁鸣继续坚持原有的思路。直到比赛结束,分差越来越大,才有所动作,但为时已晚。赛后他自己也承认,“双塔”组合存在问题。然而,这时候的承认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球迷们对宫鲁鸣的指责并非仅限于输球本身。他们更无法接受的是我们以一种“死板”的方式输掉了比赛。他们认为在比赛中应该更加灵活多变,根据对手的特点随时调整战术和人员安排。然而,宫鲁鸣的打法似乎显得有些“老派”,他更倾向于信奉经验和坚持计划。尽管这本身没有错,但在现代篮球中,仅仅依靠身高和基础已经远远不够。
再说说与韩国的季军争夺战。虽然中国女篮最终赢得了比赛,但人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王思雨这样的优秀球员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在替补出场后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宫鲁鸣在首发中选择了状态不佳的李缘,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种用人观念让人感到十分保守和教条化。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宫指导的态度。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这次比赛可以打个及格分。然而选手们哭了,球迷们气愤不已。他似乎觉得成绩过得去就足够了,却没有意识到大家真正在意的是如何去改进和提高。
老将谢幕的同时新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黄思静等老将的离开让人感到遗憾和不甘心。而年轻球员如张子宇虽然天赋异禀但还需要时间和机会去成长和提升自己。我们不能只依赖她一个人来扛起整个队伍的内线希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经验和灵气的平衡以及老将的稳定性和新人的拼搏精神之间的结合等这些都是当前最大的隐患所在之处。
总之这一次的女篮亚洲杯并非终点而是一次警钟我们必须看清现状做出改变否则未来整支队伍的信心和荣誉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希望主教练及队员们能够吸取教训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更好地调整战术和人员安排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