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吧6月22日的新闻中,国内知名媒体人付政浩在微博上分享了他对国内职业篮球生存现状的独到见解。他深入分析了当前CBA联赛的诸多问题及潜在机遇。
CBA部分俱乐部在即将到来的夏季面临着球队估值的巨大挑战。由于买卖双方对球队的价值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交易进程屡屡受阻。相较国际巨头如巴斯家族成功以百亿美元的巨额售出湖人队,我们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仍饱受潜在买主压价、亏损的困扰。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宏观市场环境的影响,也与部分CBA俱乐部轻视运营、管理不善有关。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当前的体育消费规模依然较小,很多人的体育消费习惯尚未形成。
按照欧美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消费规模会逐渐扩大。我国在2019年首次突破了人均GDP1万美元的门槛,然而体育消费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迅速增长。对此,2020年CBA公司总裁王大为曾委托艾瑞咨询制作了一份详尽的《2020年CBA球迷商业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揭示了CBA球迷普遍拥有殷实的家境、高收入以及强烈的消费欲望和动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CBA的门票收入已经达到理想水平。事实上,如果CBA球迷的消费能力真的如此强大,门票收入将远不止当前的水平。
报告还显示,我国体育赛事的门票收入与美国等体育强国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尽管我国有庞大的14亿人口基数,但每年至少到现场观赛一次的人口比例仅为0.6%,远低于美国的43%。这表明我国体育竞赛表演行业的门票收入潜力巨大,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挖掘手段。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人在娱乐消遣上选择刷视频、打电竞、看真人秀或电影等,导致可用于体育消费的时间减少。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体育运动习惯,家庭也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观赛文化。因此,即使他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体育消费规模也会随之扩大。我国由于缺乏长期的体育消费习惯,往往在收入增长后选择其他消遣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后,体育产业并未像欧美那样迎来爆发期的原因。
要改善这一现状并推动体育竞赛表演行业的发展,必须从小培养国人的体育运动习惯。每个学生都应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这需要加强体教融合,让国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长期来看,中国体育消费规模将有望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NBA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濒临破产。然而,电视媒体的普及和全球化让NBA得以翻身并成为超级印钞机。同样地,我们也需要对CBA保持耐心,给予其成长的时间和空间。CBA的运营模式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尽管CBA在运营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精心打理和持续改进,实现球队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仍是可期待的。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CBA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耐心引导、加强体教融合并不断创新运营模式,相信中国职业篮球及整个体育产业都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期待下赛季CBA12月开赛#